古籍保护基本知识四-古籍修复技术 |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3-05-03 点击量:85 |
古籍修复技术 一、古籍修复技术 对一册需要修复的线装书来说,修复的主要对象是书叶。而对书叶的修复,只能从单张书叶开始。因此,修书时首先要把装订成册的书拆开分解为单张书叶,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拆书的工作实际上是按装订顺序颠倒过来进行的。即: 1.揭书签 2.拆线 3.拆书皮……等等 书册拆散以后,即进行第二项“补破”工作,使破损书叶恢复原来的面目,这是修复工作的主体。 其次,将修复的书叶重新装订成册,这实际上是书册原来装订过程的再现。 现在,装订过程和修复过程的区别,就很清楚了,就是除了“补破”之外,修复过程和装订过程基本相同。因此,过去和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古籍修复和印刷行业里的装订差不多,甚至在有关部门制定工资标准时,就曾把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人员和印刷装订工作中的“刷浆糊工”等同,从而制定相同的工资标准,这不能不说是古籍修复工作的悲哀。 但是,装订绝不是修复,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目的不一样。装订只是把书叶集合成册,结束书籍制作的最后工序。而修复是对书籍做必要的修整,使书籍恢复原来的面貌。修复的目的是对书籍施行保护。 其次,从表面看修复书籍和装订书籍相比较,除了装订过程的重复,仅多出“补破”这一道工序。但在实际上,“补破”这道工序占去了修复工作过程的大半,而装订只不过是修复工作的一小部分,是修复工作的结尾。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历代修复工作者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创造出许多“补破”即修复的措施,发展了修复技术,从而使古籍修复成为举世注目的图书保护专门措施,在这一点上,是不能同装订技术同日而语的。 修复工作可分为准备、修补、复原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包括三个方面:档案登记、备料以及分解书籍。 1.核查登记 首先核查需要待修书的书名、册数。核查要尽量详细,几册、几叶,以及书皮及书叶是否完整,有否残损字等等。 其次登记装帧形式和送修单位。 第三登记破损情况,包括破损原因、主要破损形式、破损位置及破损等级。 第四是修复要求。 第五是修复方案等等。 第六是登记修复时间和责任人。 最后是拍照。 2.配纸 根据书皮、护叶、书叶各部分的材质分别选配纸张。在选配纸张时要注意纸的颜色、帘纹、纸张厚度以及纸张原料和书叶近似。配纸最好选择在自然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以保证配纸工作的质量。选配的纸张和书叶颜色不一致的,可以用颜料染成与书叶相近的颜色。 3.配丝线 4.制浆糊 浆糊是修复古籍中使用的重要材料,浆糊运用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修复的质量。修复工作中使用的是在稠浆糊中兑水稀释浆糊溶液。浆糊多用淀粉制成,制作方法有两种:冲制和煮制。 5.分解书籍 将订在书表面的丝线、书皮拆下。撤除纸捻后将书籍分解为单张书叶。有的书籍经水湿霉变以后,霉菌的分泌物使部分或全部书叶粘成一团,这时需要把书叶揭开。揭开方法常用以下三种:干揭法、湿揭法和蒸揭法。 书叶污渍较重的,需要清洗,有三种方法可选择。水洇法、水冲法、水浸法。 6.除酸 将书叶放进碱性溶液中,以中和书叶中的酸性物质。目前常用的比较经济的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钙溶液中和去酸。方法是将书叶浸泡在2%左右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一个小时以上,然后放到清水中漂洗,出水后夹在吸水纸中压干。 (二)修补阶段 手工补书 1.补书口 溜口就是将书叶展开,在书叶背面(无字的一面)将书口对齐,栏线对正,然后用毛笔蘸稀浆糊在书口部位涂浆糊。粘上波皮纸纸条。书叶为黄纸,溜口纸还要染色。溜口用的薄皮纸以每平方米重量在5 2.补书叶 就是在书叶背面破损处或蛀洞周围涂上稀浆糊,补上纸。 补书的顺序是:“先补中心后补边”,及“先补大,后补小”。 3.托书叶 书叶霉变,纸张强度降低,背面加托一张纸可加固书叶。但需要注意的是,能补的书叶尽量补,能不托的书叶尽量不托。 4.纸浆补书 若书叶纸张尚有一定的强度,无论破损多么严重,都可以选用纸浆补书机修补。 (三)复原阶段 1.书芯装订 (1)折叶 线装、包背装书叶背面向上,以版心折缝为准对折并压实折缝。折蝴蝶装书籍的书叶要字面向上,面对面对折。 (2)剪齐 把补纸沿书叶四边的边缘剪齐。 (3)撴齐 将书叶从上至下捻开;两手虎口轻抵书叶天地,靠书叶的自重将书叶撴齐。 (4)锤平 将撴齐的书叶,放在平滑的石板上。将修补过的地方用铁锤轻轻锤平。注意一定要等书叶干透才能锤。如书叶潮湿,锤过以后,修补过的地方会发黑变亮,甚至会上下粘住。 (5)齐栏或齐下脚 即将集合在一起的书叶的栏线集中在一条直线上。 (6)压实 把对齐书口和下脚的书叶上下用压书板夹住,放进压平机或压上石板压平。 (7)下捻 用纸捻将书叶订在一起。 (8)打眼穿纸捻 用敲锤和书锥在选好的位置上打眼,将纸捻尖端穿进打好的洞中,拉紧尖端,打结、锤平。也可以将纸捻两头拉住并拢在一起用剪刀剪断,涂上浆糊用敲捶砸倒、砸平。 (9)裁切 只限于用“整旧如新”方法修复的古籍,用“整旧如旧”方法修复的古籍不能裁切。 (10)包角 用绫绢吧书籍右侧上下两个书角包起来。 (11)装书皮 有“上皮”、“扣皮”、“筒子皮”、“包背”几种。 所谓上皮,就是将书皮的一边折回 所谓扣皮,就是将书皮的四边均折回 “筒子皮”就是将对折好的书皮与书叶一起撴齐,书皮靠近书芯的半幅和书芯一起订住,纸捻位于对折的书皮中间。 (12)打书眼 在书背位置确定书眼位置并打眼。 古籍一般打4个眼;若在第二眼和第三眼之间增加1个眼,即为5眼;若在两个书角部为各加一个眼,即为6眼。这是古籍上常见的三种眼位形式。 打眼应该从书的两面打。打第一面的时候,不要用力,锥子尖只要稍稍露出另一面书皮就停手,翻面再打,以免书眼处出现纸毛翻花。 (13)订线 分订4眼线、6眼线、多眼线。 眼,动作同前。 (14)包背 装订在一起的书芯先在书脊部浆抽浆糊待干后用一整张书皮将书芯上下两面一起包住,书皮四面余边折回、压实折印,书背处涂浆糊,将书皮粘住;再将其他部位的书皮粘在书芯上。 (15)毛装书皮装订法 将书皮放在书芯上下一起撴齐书口和下脚,直接在书皮上打4个眼、然后穿纸捻,最后将纸捻两端打结,锤平。 (16)贴签 将书签四边的背面涂几点浆糊贴在到书皮。 2.衬纸 书叶过薄,或书叶质地较脆硬,不易锤平时,可在书叶中夹一张纸,即是衬纸。衬纸的厚度要与书叶相同或稍薄,质地要柔软,使用皮纸最好。 (1)单叶衬 所谓单叶,指书叶中夹衬的纸为单层,所需衬纸为一张书叶面积的一半;衬纸时将书叶打开,把衬纸插入,衬入书叶。衬纸边缘抵住书叶折缝即可。 (2)双叶衬 所谓双叶,即是书叶中夹衬的纸如同书叶一样,为一张纸而两折,其用纸面积同一张书叶面积完全相同。衬纸方法同 (3)错口衬 使用的衬纸以双叶衬折好的衬纸为基础,只是将其中一边的(与折口相对)裁去 3.粘接 在书叶天、地、书背边缘处涂上浆糊,浆口宽1 4.衬接 衬纸加长加宽,超出书叶部分折回和书叶平,在裁切时保留部分衬纸。 (1)接天 衬纸长:书芯宽度的2倍;衬纸宽:书芯高+准备接出部分的宽度的2倍。将衬纸衬入书叶,下脚处撴齐;余出部分折回与天头碰接。 (2)接地 衬纸长:书芯宽度的2倍;衬纸宽:书芯高+准备接出部分的宽度的2倍。将衬纸衬入书叶,天头处撴齐;余出部分折回与地脚碰接。 (3)接书背 衬纸长:书芯宽度的2倍+准备接出部分的宽度的2倍,将衬纸衬入书叶,下脚处撴齐;余出部分折回与书背碰接。 (4)“金镶玉” 又称“惜古衬”、“袍套装”。实际就是在衬纸接天、接地、接后背总和,是古籍修复工作中用“整旧如新”的方法修复古籍的主要形式。 (5)挖衬 多用于手稿、信札、小幅金石拓片等不规则的散叶文件的装订。作法是:先把文件分别粘贴在折成筒子叶的纸叶上,纸叶中间衬纸。然后按照文件外形将文件下面的衬纸挖掉,以保证书叶的平整。由于综合了挖镶和衬纸的技术特点,因此叫做“挖衬”。 5.折装书籍装订 用工具将书叶按一定的规格折叠,按顺序排列好,粘连。 6.卷装书籍的处理 将书叶按顺序粘连在一起,将天地杆和书叶粘连。没有天地杆的,可添加,但不要和书叶粘连在一起。可用裁好的柔软厚纸制成包首和拖尾,粘在添加的天地杆上,卷在书叶的前后。 二、古籍修复工具、材料和设备 (一)工作间 每人工作面积最好不要低于 (二)基本装备 1.工作台:90x180厘米——100x200厘米,转椅(座垫、靠背均可调整) 2.拷贝桌 3.裱案:3x6、4x7、5x8、6x9(尺) 4.可移动木墙:一、两块,自制或定购。用于托裱书皮、书叶用。 5.木墙、移动木墙 6.排风厨:书籍除尘专用。 7.消毒柜 8纸柜 9.保险柜 10.电磁炉 11.不锈钢平底水壶、蒸锅 12.恒温池 13.染纸槽:长70厘米,宽40厘米,高5厘米至7厘米。不锈钢制最好,搪瓷槽、塑料槽也可,用来洗书叶和染纸。 14.晾纸架、晾纸杆 15.工具箱 (三)设备 1.纸张测厚仪:测量纸张厚度专用仪器 2.纸张纤维检测系统 3.纸张pH测定仪 4.其他测试纸张物理指标的仪器 5.无影灯 6桌式放大镜、落地式放大镜、手术放大镜 7.空气净化屏 8.电脑 9.照相机 (四)机械 1.压书机:压平书叶专用。有手动、电动压书机、液压数控压书机 2.切纸机: (1)手动切纸机 (2)自动切纸机:有四开、对开、小全开、全开液压数控切纸机等多种,为印刷业专用。也有办公专用小型切纸机,可根据需要选择。 (五)工具 1.补书板:中密度板制,在板面上裱几层宣纸,效果很好。一般多为30-40厘米宽,50-60厘米长,厚度一般在1厘米左右。在补书过程中,使用补书板可使补好的书叶平整、修复的质量好。 2.喷水壶(水壶材质要硬质的) 3.毛笔:补书主要工具,一般用“长锋大楷”或“大白云”笔 4.浆糊碗:一般一个人最少用两个,一个盛水,一个盛浆糊。碗的重量大、碗底大的较好,在使用中不易翻倒。不锈钢碗最好。 5.浆糊盆:裱书叶时盛浆糊用。以份量较重、放在桌上不易滑动、排笔放进去不会躺倒为佳。 6.排笔:长锋排笔最好。也可以一把多管排笔锯断为7-8管的小排笔。 7.棕刷:专业店购买,边棕编制的最好、棕要细、软些。 8.裱板:木制,规格多为长40厘米,宽60厘米,厚3厘米左右。上涂白漆。 9.板刷:原为油漆刷,可用来刷较稠的浆糊用。最好没有铁皮的。 10.晾纸架:可自制或购买。晾杆,塑料、不锈钢细管。 11.压书板:中密度板制。可在板上糊一层白纸,以克服在压书叶时容易把首尾两叶吸住的缺点。规格:30x20x1厘米;40x25X1.2厘米;45x35x1.2厘米,60x45x1.8厘米。 12.石板:汉白玉制最好,可制成两种规格:大板:30厘米×40厘米×3厘米,小板:20厘米×30厘米×2厘米,大板用来锤书,小板用来压书叶 13.启子:竹子或牛角制。竹制的前端应保留竹节部分。 14.锥板:木制,规格40厘米×50厘米×5厘米,柳木最好,椴木、松木、枣木或低挡硬杂木均可,厚些好。 15.铅砣 16.方顶铁锤:锤书专用,特制。仓眼要中间稍窄些,不能和锤柄直径相同。 17.锤书石板:锤书专用,汉白玉制作的石板最好,大理石次之。大压书板可以代替。 18.箩:铜或不锈钢箩,箩底不要扣边的。 19.裁板:塑胶制品。有大陆、台湾、日本三种产品,台湾产软硬较适用。 20.尺子:规格多样。传统的尺板用楠木板制作,两边镶粘竹条。有机玻璃尺,各种长度的钢尺(要厚、重的)。 21.刀子:有横刀、立刀两种。横刀用来裁割,立刀用来裁切。横刀一般用壁纸刀代替,刀架要重一点,刀头夹口要严紧的比较好。 22.剪子:各类型剪子均可。 23.镊子:最好选用医用眼捷毛镊子,有圆头、尖头、弯头数种。 24.针锥 25.锥子:钢制。长15至18厘米。尖头方顶,特制。 26.敲锤:硬木制,四棱,长方形。手握处稍细并磨光,用来敲击锥子在书叶上打眼。 27.针:大号针。针眼要大些的较好。 28.毛巾 (六)材料 1.皮纸 1.各种皮纸:用作补纸、衬纸、溜口及托纸。溜口纸要求每平方米4 2.宣纸:单宣、夹宣、棉连、净皮、特净皮、罗纹、六吉等品种。 3.竹纸:薄、厚;颜色深、浅各种 4.书皮纸: 古色纸、磁青纸、洒金、蜡笺、虎皮宣等。 5.丝线:各种规格的都要准备一些。 6.各种国画色、墨、墨汁;砚台、调色盘、盆。 7.中药:黄柏、红花、栀子、丁香等。 8.橡碗 9.淀粉(无添加剂的小麦淀粉) |
版权所有(C)2012 迁安市图书馆 迁安市文广新局 续借电话:03157097651 联系电话:03157273913 地址:迁安市钢城大街东段路北(人民广场东侧会展中心内)
总访问量28807 , 本月访问量 28779, 今日访问量 1002
冀ICP备12014292号-2